国庆节期间,笔者小区楼下的小卖部又一次在大门口挂出了“高价回收各类礼品”的广告牌,白底红字,甚是扎眼。上网再查查,各类回收礼品交易同样火爆。也难怪,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这一连串的节过下来,不少人家中存下了大量“过剩”礼品。回收市场成为这些“过剩”礼品的“归宿”,出售者权当“废物利用”,收购者得以低价购得商品,双方皆有利可图,何乐而不为?
大量“过剩”礼品被带到市场上进行二次交易,买卖之间,你情我愿,原本无可厚非。但仔细想想何以有这么多礼品进入回收市场、回收的礼品最终流向何处,又不能不让人感到有些忧虑。
礼品回收市场之火爆,首先折射出的是送礼之风越刮越盛,其次也反映出当前回收市场依然存在监管“空白”。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回收礼品的交易过程中,不可能会有任何一方会去缴纳相关税收。礼品流转了一大圈,最终构成的是一条“灰色经济链”——不用缴税,中间人都能挣上钱。
“礼品回收”这一“行当”自然有其存在的特殊土壤。但如若放任自流,显然问题多多。针对此,市场监管部门不妨尝试引导设立具有专营性质的礼品回收寄卖中介服务机构,或要求回收者建立实名制进货台账。这样,既可使“礼品回收”回归法律、法规允许经营的范围之内,又能满足普通百姓处理过剩礼品的需求。同时,这对截断源于腐败的“销赃”渠道,作用亦不可小窥。